元州街總館

香港九龍深水埗元州街75號地下

預約及查詢:+852 2478 8808

福華街分館

香港九龍深水埗福華街189號地下

預約及查詢:+852 2478 8868

天使行動捐款

捐款熱線:+852 3997 3868

電郵:info@etalknews.org.hk

醫道惠民醫館殘疾兒童義診 殘疾非絕症 及早源頭治療可有站起來的機會

2018年底,醫道惠民醫館開始運作,同時開展天使行動中醫義診服務進行至今。醫道惠民醫館位於深水埗元州街75號,是黃天賜中醫師為爸爸黃道益延續醫道惠民精神而創立,醫館開診時,機緣巧合下,黃天賜中醫師於義工團中,認識十多位因不同原因,引致殘疾的兒童及青少年,發現他們都希望除左專科醫生治療外,尋求其他可幫助自身疾病的治療方法,黃醫師仔細觀察各殘疾病人,詢問他們的生活習慣,發現他們均有不同程度的關節彎曲,肌肉張力十分利害,因長期卧床,活動少,脾胃出現不同程度問題,其實一般人也有相同症狀,不過比較之下,殘疾病人非常嚴重而已。

黃天賜中醫師想起爸爸黃道益,60年代於南昌街醫館不辭勞苦製作涼茶及藥油,給予當時的苦力工人,特別藥油對於當時日捱夜捱的工人非常重要,更令他想起母親幫助來醫館的苦力及病人用手按壓,幫助減少勞損,然而母親卻因此導致姆指勞損。

為延續爸爸黃道益醫道惠民精神幫助別人,同時不希望殘疾兒童的家長,因不懂按壓手法,引起勞損,一心便邀請殘疾家庭,到醫館免費治療。黃天賜中醫師對家長們直言自己將利用中醫知識嘗試下幫助他們,未必有效,但最少不會像入侵性治療對身體造成創傷,效果不大的話,都希望能夠紓緩一下他們的痛楚。

誰料到,醫道惠民醫館的義診服務至今已持續服務數百位殘疾兒童,一開始參與義診的病人至今仍會定期到醫館診治,並獲得不同程度的進展,包括脊椎彎曲改善,能獨立坐下及梳洗,有小朋友曾一度判斷不能站立,也站了起來,更開始學行,一切成果的開始源於黃天賜與爸爸黃道益的醫道惠民精神。雖然成效不錯,但是黃醫師亦慨嘆,部份病人反映一些已進行入侵性手術的朋友情況,大多每況越下,因此去年起,親力親為推廣義診服務,希望可以引起大眾關注,更早擴展至有需要的病人。

入侵性治療影響小朋友將來成長

黃天賜中醫師表示,太多的藥物入侵,無論是吃的還是開刀的,都會影響小朋友將來的成長,父母其實很難取捨。短期雖會有好轉,但是等到長大了就可能會發現,沒有打針的那一邊肌肉一直在發展中,但有打針的那一邊肌肉卻沒有增長過。若在咽喉裡開一個人工造口,那以後小朋友的吞嚥肌肉和發音肌肉就沒有甚麼機會去成長。黃醫師希望,殘疾小朋友盡早獲得中醫服務,減少急需進行入侵性手術的可能性。

黃醫師對於殘疾兒童治療方法的見解

黃醫師認為,肌肉疼痛的障礙,七歲之前就是一個黃金的機會:「如果你只睡在床上,就算是大人,睡在床上7年或者睡在醫院、長期坐在輪椅上,原本沒有問題的脊椎也會被弄得彎曲,做手術的話也起碼要休息半年。那小朋友就會損失了3個月或者是半年的時間去做肌肉鍛煉,其實就錯失了很多黃金的時間。如果有10種方法對小朋友都是有益的、沒有入侵性的,我就把10種方法都做一次。沒有理由去選擇最好的方法,這個世界是沒有最好的方法。除非你已經試過,沒有效果,那我們就不用那些方法。如果有效,那我們就不斷去試,最重要的是沒有入侵性、沒有副作用。我們去針灸、按摩或者去塗一些紓緩劑,其實不會有什麼副作用,那何樂而不為?可以去試一下。」

黃醫師續指疫情期間,很多父母擔心去醫館針灸會受到感染,其實除了針灸以外,他們在家裡也有很多方法可以幫助小朋友:「例如簡單的家居護理,怎麼樣幫助小朋友放鬆肌肉,透過磁力頭的藥用按摩、透過薄荷的滲透,可以紓緩肌肉的繃緊、教他們幫小朋友彈筋。患有腦病的小朋友通常肌張力都很強,我們不需要教父母分辨這是甚麼肌肉,只需要教他們去摸哪一條肌肉是非常繃緊的、教他們彈筋。父母做完後發現有效果,讓他們自己也有信心,磁頭定點按壓,用起來也不需太用力,不會容易勞損,其實是非常簡單的。最近小朋友都不需要上學,家長每天在家就幫小朋友鍛煉幾個小時。」

支持註冊慈善機構醫道惠民醫館擴展 讓更多殘疾家庭受惠

個案一:宸燁小朋友

因分娩過程過長導致腦部缺氧,出生起至現在約3歲,身體各部份發育遲緩,因進食及呼吸問題,建議需進行入侵性手術,家人未作最壞打算,進食方面,情願分多餐餵食,每晚貼身照顧讓他多睡一點,直至大半年前來到醫道惠民醫館,接受醫館的義診服務,身體情況獲得改善,最令人欣慰是專科醫生再沒有建議需要急需進行造口手術,連原本發育未完整的心臟也開始正常。

宸燁家人認為:「小朋友差不多2歲的時候我們才來到醫館,其實我已經遲了一步。」原來家人看到其他病人的成果,更希望黃天賜中醫師的義診服務可擴展,令更多人受惠,小朋友更早治療,給他們機會生存的更精彩。

個案二:梓健小朋友

患有杜興氏營養不良症,10歲左右開始退步至不能走路,之後會影響心肺功能。對於梓健,以前行路正常,現在不能走路,當然希望可以重新行路,延續他希望做車長的夢想。現時梓健正學做YOUTUBER,分享個人點滴,學習剪片。

對正常人來說,可能很簡單,但是梓健每天面臨退化,需要針灸,按摩及家人協助家居訓練,保持肌肉活動有助減慢退化,甚至復康,梓健家人認為,醫館義診服務,令他們不用考慮經濟上負擔而限制覆診次數,見到好轉,更有動力在家居護理,回應醫師的努力。

醫館其他受惠者接受義診後都見到不同程度的成果,組織群組支持醫道惠民天使行動的籌款活動,更希望大眾支持。